2025年9月,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组织高三藏族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味"主题研学活动。雪域高原的学子首次踏上渤海之滨,在秦皇岛这座滨海城市开启了为期四天的文化探索之旅。
第一天:奥运精神与海洋初体验
清晨6:30,研学团队从石家庄出发。在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学生们通过《百年奥运·中国足迹》课程,了解中国体育发展史。研学导师特别设计了奥运知识问答环节,藏族学生卓玛在回答"2008年北京奥运会藏族元素"问题时,自豪地提到了吉祥物迎迎的设计灵感源自藏羚羊。
第二天:长城文化深度研学
在天下第一关景区,《解码长城智慧·传承家国精神》课程让学生们惊叹于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精妙。来自那曲的次仁同学说:"在高原我们崇拜山神,今天才明白古人如何用智慧征服高山。"下午的老龙头景区研学中,学生们绘制了"长城入海"水彩画,这些作品将作为校际交流礼物。
第三天:红色教育与海洋生态
鸽子窝公园的《伟人足迹·红色记忆》课程结合毛泽东诗词讲解,藏族学生用藏语朗诵了《浪淘沙·北戴河》的译文。下午在新澳海底世界,海洋生物学家为学生们特别讲解了青藏高原水系与海洋的生态联系。
第四天:现代农业体验
在集发农业梦想王国,来自农业大省河北的研学导师与藏族学生交流了高原农业与平原农业的差异。活动中特别安排了"我的家乡特产"分享会,学生们用手机展示青稞田与海鲜码头的对比照片。
特色安排彰显人文关怀
考虑到藏族学生的饮食习惯,餐饮团队特别调整了菜单:增加牦牛肉干作为零食补给,每餐确保有清真食品专区。住宿安排在集发梦想王国基地,实行严格的"22:00查寝"制度,确保学生安全。
"这次研学不是简单的旅行,而是移动的课堂。"带队教师格桑表示,"当藏族学生站在老龙头长城,那种对祖国疆域的具象认知,是课本无法替代的。"
据悉,该校将持续推进"山海对话"系列研学项目,明年计划组织沿海学生赴西藏开展"高山"主题研学,促进民族文化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