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守正创新的实践,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这里不仅通过沉浸式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更以市场化思维激活文旅资源,形成“以红养红”的良性循环,成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转型发展的标杆案例。
一、深挖红色文化富矿 筑牢精神传承根基
西柏坡依托中共中央旧址等核心资源,打造“理论+实景+互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复原七届二中全会场景、开发《进京赶考》情景剧,将历史事件转化为可感可学的生动教材,年均接待党性教育团体超120万人次,实现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播的跨越。
二、创新文旅融合路径 延伸产业价值链
基地构建“红色教育+生态旅游+乡村体验”产业链,推出红色主题民宿、太行山研学步道等20余个衍生项目。其中“红色剧本杀”体验馆单日最高营收突破8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印证“红色资源变现”的可行性。
三、数字技术赋能 激活年轻受众群体
建成全国首个5G红色智慧展馆,运用VR技术重现三大战役指挥场景,开发“西柏坡云课堂”覆盖31省学员。数据显示,数字化改造后30岁以下参观者占比提升至42%,抖音话题#西柏坡新玩法播放量破亿,实现红色教育“破圈”传播。
四、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放大示范效应
与28所高校共建思政实践基地,联合文旅企业开发“红色联票”跨区产品,形成“政府引导+专业运营+群众参与”的协作模式。2023年入选国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其经验已辐射至全国15个革命老区。
总结: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守根脉的定力与谋发展的魄力,探索出一条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其通过文化深挖、业态创新、技术赋能、机制突破的四维驱动,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又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为同类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