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洪河漕村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旧址红色党建研学
在太行山腹地的井陉县洪河漕村,一座朴素的农家院落静静矗立,这里曾是百团大战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80余年过去,这座见证了烽火岁月的旧址,如今已成为开展红色党建研学的重要场所。党员干部们在此触摸历史脉络,从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烽火记忆:指挥部旧址的历史价值
1940年8月,八路军在此设立前线指挥部,彭德怀、左权等将领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旧址完整保留了石砌窑洞、作战会议室等原始场景,墙上的军事地图标记、简陋的通讯设备,生动再现了当年"小米加步枪"的艰苦作战环境。2019年,此处被列入河北省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其历史真实性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二、建筑活化:旧址保护与展陈创新
当地采用"修旧如旧"原则对指挥部进行保护性修缮,新增数字化展馆通过三维动画还原战役全过程。特别设计的"指挥部夜话"沉浸式剧场,利用声光电技术模拟当年将领们挑灯研讨战术的场景。参观者可亲手操作仿制电台设备,体验战时通讯工作,这种互动式展陈极大提升了研学的参与感与感染力。
三、党建实践:特色主题活动设计
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需求,旧址开发了"五个一"标准化研学课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场专题党课、重走一段支前小路、学唱一首抗战歌曲、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其中"战地党组织生活模拟"项目,让党员们以"临时党支部"形式,围绕当年实际战例开展组织生活会,深刻体会"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智慧。
四、研学动线:周边资源的整合利用
洪河漕村依托指挥部旧址,串联起周边5公里内的抗战遗迹:可参观聂荣臻救孤纪念馆、体验村民自建的"支前粮站"实景课堂,还能在农家院品尝"抗战餐"(南瓜粥、窝窝头等粗粮)。建议研学团队采用"上午现场教学+下午劳动实践"模式,参与农事体验或生态保护志愿活动,实现历史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结语: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党建
洪河漕村的指挥部旧址像一部立体的党史教科书,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历史场景,更在于为当代党建工作提供实践样本。当党员干部们站在当年将领们指挥作战的院落里,那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红色研学最珍贵的收获。未来,这里将继续完善"历史+党建+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