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西柏坡,薄雾笼罩着中共中央旧址。某省属企业的30名中层干部已列队完毕,开始晨读党章。这种场景在当地干部培训中已成常态。数据显示,2024年西柏坡干部学院接待企事业单位培训班次同比增长23%。
一、亲历场景还原:激活红色记忆
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木椅摆放的角度都保持着1949年的原貌。某央企在培训中设计了"重走赶考路"环节,参训干部需要完成从西柏坡到北京的路线沙盘推演。这种具象化体验让理论变得可触摸,某参训干部反馈:"对'两个务必'的理解突然具体了"。
二、结构化研讨:从历史照见现实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专题教室里,常见分组研讨场景。培训师会抛出具体案例:某国企在项目决策时如何平衡效益与原则?参训者需要结合西柏坡时期的经济建设经验展开讨论。这种跨界类比训练,使历史经验转化为现实工作方法。
三、行动学习计划:修养落地路径
结业前,每位干部需要制定"党性提升90天计划"。某能源集团将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季度考核,87%的参训干部在后续民主测评中得分提升(来源:该集团内部通报)。具体措施包括:每周研读指定文献、建立基层联系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西柏坡干部学院教研室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键在于建立持续作用机制,避免培训成为'一次性消费'。"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将西柏坡培训纳入干部年度教育必修内容。这种红色教育模式,正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着独特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