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牵引:党性教育与职业能力深度融合】
2023年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推动党性教育与履职能力培训贯通融合”。西柏坡干部学院创新构建的“三维赋能”岗位实践体系,正成为全国党员干部淬炼政治本色与提升岗位胜任力的标杆模式。
一、课程设计:从历史智慧到岗位本领的转化机制
情境还原教学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开展《新时代赶考之路》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1949年新华社记者”,撰写岗位攻坚宣传方案
能力对标训练
党性要素 岗位能力转化 典型教学案例
两个务必精神 廉洁风险防控能力 模拟物资调度场景植入利益诱惑测试
统战工作智慧 跨部门协作能力 重演平津战役中群众支前动员机制
战略决策思维 应急处突能力 基于三大战役数据的危机决策沙盘推演
二、实践载体:打造四类赋能型教学工坊
攻坚克难工坊
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开展“数字化转型突围战”案例研讨
使用1948年电报密码本破译现代管理难题
群众路线工坊
跟随老支前队员后代重走“送粮小道”,设计惠民政策落地动线
创新破局工坊
利用AR技术将西柏坡地图转换为业务增长模型画布
廉洁防线工坊
在董必武旧居开展“岗位权力风险评估”沉浸式教学
三、成效验证:干部能力提升的量化图谱
西柏坡党性教育赋能体系实施三年来的跟踪数据显示:
能力提升维度:参训干部岗位创新提案数量增加218%
行为改变指标:运用党史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达7900+例
组织发展影响:83%参训单位建立“红色赋能工作法”长效机制
(数据来源:西柏坡干部学院2024年效能评估报告)
【创新启示:党性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西柏坡方案】
教育场景产品化:将革命遗址转化为可复制的“能力训练包”
教学成果可视化:开发《党性赋能雷达图》智能评估系统
经验输出标准化:形成“5大核心模块+12项工具包”课程体系
结语:
西柏坡党性教育通过“历史基因解码-岗位痛点匹配-实践能力孵化”的三重转化,让红色资源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支点。这种将政治信仰转化为履职能力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党性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更在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中树起鲜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