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群众路线的活水源头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作为党建的教学内容。这一根本工作路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干部必须传承的红色基因。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可以发现,西柏坡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为这一理念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解。
一、历史维度:西柏坡时期的群众工作典范
1947年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期间,面对解放战争的关键转折,创造性地开展了"三查三整"运动。干部们白天与农民同劳动,晚上在油灯下记录群众意见,这种"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的工作方式,使土地改革政策真正反映了农民诉求。据西柏坡纪念馆档案记载,当时收集的127条群众建议中,有89条被直接采纳为政策内容。
二、方法解析:双向互动的实践逻辑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现场教学中,特别强调这一工作方法的辩证关系。"来"是基础,要求干部通过蹲点调研、民情日记等方式收集原始诉求;"去"是关键,需要将分散的意见系统化后转化为政策,再通过民主协商回到群众中检验。这种"收集—提炼—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了政策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
三、当代启示:新时代的践行路径
在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西柏坡经验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培训学院开发的"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院、同干一天活、同开一次会、同解一道难),有效的帮助学员打破了"办公室思维"。2024年河北省千名村支书轮训数据显示,经过培训的干部在民生问题解决效率上、群众满意度上都有明显的提升。
结语: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用沉浸式教学诠释着群众路线的永恒价值。当干部们真正读懂"坐在炕头才能听到实话,挽起裤腿才能看见实情"的朴素真理,我们就能在新时代更好地续写"江山就是人民"的生动篇章。